印度新闻机构亚洲新闻国际 (ANI) 起诉维基媒体基金会诽谤,原因是维基百科上关于 ANI 的词条将其描述为政府的宣传工具。德里高等法院要求维基媒体基金会披露编辑该词条的用户信息,并下令删除维基百科上关于此诽谤诉讼的页面。维基百科方面辩称其内容由志愿者管理,平台自身无法控制,并对披露用户信息表示担忧。
ANI 提起诽谤诉讼
事件始于 2020 年,当时一些媒体发表的报道,另这家新闻机构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根据 Politico 在 2020年的爆料,非政府组织EU DisinfoLab 披露 ANI 参与了一个名为“印度编年史”(Indian Chronicles)的影响力行动,这一行动由印度 Srivastava 集团运作。他们创立一个名为 EU Chronicle 的虚假欧盟新闻网站,在这一网站发布和传播亲印度、反巴基斯坦和反中国的宣传。ANI 和其他印度媒体随后会转载这些文章,放大其影响力,在印度国内营造欧盟官方支持印度的假象。
维基百科编辑者引述这些新闻来源,在维基百科的“Asian News International”条目加入有关 ANI 的负面叙述。这引发了用户之间的持续数月的编辑战。最终,该页面将 ANI 描述为“现任中央政府的宣传工具”,并详细列举了相关指控。
ANI 认为这些描述具有诽谤性,并于 2024 年早些时候向德里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维基媒体基金会赔偿 2000 万卢比(约合 237,874 美元)。
ANI 曾经尝试自行修改维基百科上的页面内容,但修改没有被接受。维基百科表示,页面上的描述来自可靠的来源,包括《外交家》(The Diplomat)、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 (EU DisinfoLab) 和《旅行车》(The Caravan)杂志。
法院要求披露用户信息、删除诽谤案词条
争议与影响
案件的核心在于维基百科的开放编辑模式与诽谤内容的责任认定。ANI 认为维基百科应对其平台上的诽谤内容负责,而维基百科认为其是一个用户生成内容的平台,不应对用户编辑的内容直接负责。
BBC 采访了科技记者和数字权利专家 Nikhil Pahwa,他担心此案可能会鼓励更多人和品牌开始控制他们在维基百科上的页面。他指出,许多人不喜欢维基百科上对他们的描述,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提起诉讼,要求确认编辑者的身份,而法院可能会在没有初步确定是否存在诽谤的情况下批准这一请求。
BBC 还采访到技术法律专家 Mishi Choudhary。她认为此案可能会对言论自由产生“寒蝉效应”,因为编辑们可能会因此对撰写真实内容犹豫不决。她补充说,任何形式的自我审查都可能严重妨碍人们在平台上获取关于某个主题的中立信息。 Choudhary 女士总结道,如果判决不利于维基百科,“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将会遭受损失,因为我们将无法获得公正的信息”。
诽谤诉讼仍在进行中,最终判决尚未做出。
来源:
* The Hindu, On ANI’s defamation suit against Wikipedia | Explained
* BBC, Why Wikipedia has landed in legal trouble in India
* CNBC TV18, Delhi HC calls Wikipedia's open-edit model 'dangerous' in ANI defamation case
* The Hindu, ANI vs Wikipedia defamation case: Delhi High Court orders Wikimedia to take down ANI page within 36 hours
* scroll.in, Wikipedia blocks page about ANI’s defamation complaint against it on Delhi HC 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