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

台湾央行行长: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对台实施经济惩罚

路透社:台湾中央银行行长杨金龙于11月14日表示,他怀疑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政府会对台湾实施惩罚措施,理由是台湾在半导体产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尽管特朗普曾指责台湾抢走了美国的芯片业务,并提议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杨金龙强调,台湾制造的半导体和科技产品对美国供应链具有战略重要性。他指出,台湾与美国在芯片生产方面合作密切,美国公司负责设计,台湾公司负责制造。虽然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征收了关税,但对台湾则予以豁免。然而,如果新关税生效,可能会影响台湾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目前,台湾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预计将达到500亿美元,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投资650亿美元建设新工厂的计划可能有助于平衡贸易关系。尽管美国与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作为台湾最重要的国际支持者和武器供应商,美国从台湾的科技产业中受益匪浅。 ​​​​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asia/taiwan-central-bank-chief-doubts-trump-administration-will-penalise-taiwan-2024-11-14/

2024年11月1日星期五

路透报道称中国军方利用Meta的Llama模型开发AI工具

路透社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的顶级研究机构利用Meta公开发布的Llama模型开发了一款可能用于军事用途的AI工具。一篇六月发表的论文详细介绍了三家中国机构(其中两家隶属于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六名研究人员如何以Meta早期版本的Llama为基础开发了名为“ChatBIT”的AI工具。

研究人员使用了早期的Llama 2 13B大型语言模型,并结合自身参数构建了一个专注于军事的AI工具,用于收集和处理情报,并为作战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ChatBIT经过微调和“优化,适用于军事领域的对话和问答任务”。研究发现,它的性能优于其他一些AI模型,这些模型的能力大约相当于OpenAI强大的ChatGPT-4的90%。研究人员没有详细说明他们如何定义性能,也没有具体说明该AI模型是否已投入使用。

詹姆斯敦基金会的副研究员Sunny Cheung表示,这是首次有实质性证据表明,中国的解放军军事专家一直在系统地研究并试图利用开源大型语言模型,特别是Meta的模型,来达到军事目的。

Meta已经公开发布了许多AI模型,包括Llama。它对这些模型的使用施加了限制,包括要求用户超过7亿的服务必须获得Meta的许可。其条款还禁止将这些模型用于“军事、战争、核工业或应用、间谍活动”以及其他受美国国防出口管制约束的活动,以及用于开发武器和旨在“煽动和宣扬暴力”的内容。然而,由于Meta的模型是公开的,该公司在执行这些条款方面手段有限。

Meta回应路透社的提问时,引用了其可接受使用政策,并表示已采取措施防止滥用。Meta公共政策总监Molly Montgomery在电话采访中告诉路透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我们模型的任何使用都是未被授权的,并且违反了我们的可接受使用政策。” Meta补充说,美国必须拥抱开放式创新。一位Meta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全球AI竞争中,当我们知道中国已经投资超过一万亿美元以在AI领域超越美国时,一个美国开源模型的单一且过时版本的所谓作用是无关紧要的。”

中国研究人员包括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和国防科技国家创新研究院的耿国通和李伟伟,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人员。该论文称,“未来,通过技术改进,ChatBIT不仅将应用于情报分析,还将探索……战略规划、模拟训练和指挥决策”。中国国防部没有回复置评请求,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也没有回复。

路透社无法证实ChatBIT的功能和计算能力,尽管研究人员指出,其模型仅包含10万条军事对话记录,与其他大型语言模型相比,数量相对较少。 Meta人工智能研究副总裁兼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Joelle Pineau表示,与大多数经过数万亿个标记训练的模型相比,这只是沧海一粟,这真的让她质疑他们在这方面究竟取得了什么不同的能力。

这项研究正值美国国家安全和技术界就Meta等公司是否应该公开其模型展开激烈辩论之际。美国总统乔·拜登在2023年10月签署了一项旨在管理人工智能发展的行政命令,并指出,尽管创新可以带来巨大的好处,“但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例如模型内部的保障措施被移除”。本周,华盛顿表示,它正在最终确定限制美国对中国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领域的投资的规则。五角大楼发言人John Supple表示,国防部认识到开源模型既有好处也有缺点,“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和评估竞争对手的能力”。

一些观察人士表示,中国在发展本土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包括建立数十个研究实验室,已经使其难以阻止该国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路透社看到的另一篇学术论文中,两名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美国已将其指定为与解放军有联系的公司)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使用Llama 2进行“机载电子战干扰策略的训练”。中国对西方开发的人工智能的使用也扩展到了国内安全领域。一篇六月份的论文描述了Llama如何被用于“情报警务”,以处理大量数据并增强警方的决策能力。官方的《解放军报》在四月发表评论文章,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帮助“加快武器装备的研发”,帮助开发作战模拟并提高军事训练效率。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的首席分析师William Hannas告诉路透社:“你能让他们(中国)远离饼干罐吗?不,我看不出你怎么能做到。” CSET在2023年的一篇论文中发现了370家中国机构,其研究人员发表了与通用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这有助于推动中国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世界的国家战略。“中国最好的科学家和美国最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之间有太多的合作,他们不可能被排除在发展之外,”Hannas补充道。

Reuters: Exclusive: Chinese researchers develop AI model for military use on back of Meta's Llama

2024年10月31日星期四

俄罗斯对谷歌处以20垓美元罚款,超过全球GDP

据 NBC 新闻报道,俄罗斯法院要求谷歌支付巨额罚款,罚款金额高达20垓美元(20 x 10^33),超过了全球GDP总和。原因是谷歌旗下的YouTube平台屏蔽了俄罗斯媒体的频道。克里姆林宫表示,希望针对这家美国公司的巨额法律诉讼能够促使其采取行动。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这一罚款金额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强调,谷歌不应该在其平台上限制俄罗斯媒体,并敦促谷歌重视此事并改进现状。

罚款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时谷歌屏蔽了与瓦格纳集团领导人普里戈津和寡头马洛费耶夫相关的频道。在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后,YouTube 已封锁了 1,000 多个频道(包括国家资助的新闻台)和超过 550 万个视频,并且停止向俄罗斯用户投放广告,并暂停其认为利用、忽视或纵容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的内容的广告收益。

根据俄罗斯媒体RBC的报道,罚款金额是17家俄罗斯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机构提出的赔偿总额。他们的内容在YouTube上被屏蔽。法院要求谷歌在九个月内恢复这些账户,逾期后每天罚款10万卢布(约1000美元),罚款金额每周翻倍,没有上限。

一些俄罗斯媒体机构还向土耳其、匈牙利、西班牙和南非的法院提出上诉,要求执行俄罗斯法院对谷歌作出的判决。今年6月,南非高等法院批准了一项动议,要求扣押谷歌在该国的一些资产。

尽管罚款金额巨大,但谷歌在其第三季度财报中表示,不认为这些持续的法律问题会对其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谷歌股价在盘前交易中小幅下跌。

OpenAI 发布 ChatGPT Search,旨在挑战谷歌搜索引擎


OpenAI 在周四(10 月 31 日)推出了搜索产品“ChatGPT Search”,这是夏季发布的 SearchGPT 原型的升级版,并集成到 ChatGPT 平台中。

ChatGPT Plus 和 Team 用户将首先在移动端和网页端获得访问权限,企业和教育客户将在未来几周内获得访问权限,之后免费用户也将可以使用。

ChatGPT Search 的特色有如下几点:

* 实时信息:ChatGPT Search 旨在根据各种在线资源,为用户提供“及时答案”,并附带相关来源的链接,方便用户进行后续提问和深入搜索。

* 多模态搜索:这一搜索引擎由 GPT-4o 模型驱动,可以提供来自网络的信息和图片,例如体育比分、新闻、股票报价等。

* 主动和手动搜索:ChatGPT 会根据用户的问题选择是否进行网络搜索,用户也可以手动点击新的网络搜索图标进行搜索。

* 来源标注:搜索结果会标注新闻出版商和其他数据来源,OpenAI 已与这些来源签订了许可协议。例如,搜索旧金山的周末活动可能会显示来自当地新闻网站的摘要。

* 选举信息来源:选举相关的查询将定向到 AP 和路透社等可靠来源。

* 未来计划:OpenAI 计划持续改进搜索功能,尤其是在购物和旅游等领域,并利用其 o1 “推理”模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该公司还计划将 ChatGPT Search 引入其高级语音模式功能,以及未登录 ChatGPT 的用户。

出版商的担忧

一些出版商对 ChatGPT Search 和谷歌的 AI 概览等 AI 生成的概述表示抗议,称它们可能会蚕食其网站的流量。

OpenAI 的回应:OpenAI 表示,它已采纳了出版商合作伙伴的反馈,这些反馈涉及 ChatGPT Search 如何确定哪些文章与查询最相关,以及如何确定文章的摘要长度和引用内容。

小技巧:在 Blogger 中禁止加载 .js 和 .css 元素,防止在中国网络下加载失败

在使用 Blogger 官方主题时,博客页面会加载数个 .js 和 .css 元素。这些元素在中国网络下都无法加载。

.js 元素包括:platform.js, *-widgets.js 等。而 .css 元素包括 *-css_bundle_v2.css, authorization.css。实际会影响功能和显示的主要是 *-widgets.js 和 *-css_bundle_v2.css 这两个元素。

可以使用以下方法禁用。

首先在管理界面选择 Theme - customize(右侧三角)- Edit HTML

禁用 .js 元素

<html> 标签内添加内容 b:js='false'。此时代码看上去是: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DOCTYPE html>
<html b:css='false' b:version='2' class='v2' expr:dir='data:blog.languageDirection'

之后,在 <head></head> 之间加入如下内容(来源

<b:if cond='data:view.isSingleItem'>
<meta http-equiv="Content-Security-Policy" content="script-src https://cdn.example.net; 'unsafe-inline' 'none'" />
</b:if>


上述代码的含义是,页面只允许加载来自 cdn.example.net 的 .js 元素。

这会导致一些功能失效,例如 gadgets 的 archive 会无法展开,以及评论功能会无法显示。

为解决这一问题,你可以在禁用前利用 F12 的 network 标签页查看并且下载 *-widgets.js 文件。例如我的 *-widgets.js 文件 URL 是 https://www.blogger.com/static/v1/widgets/2591855913-widgets.js

之后,把 .js 文件下载并上传/托管在一个可以在中国访问的域名上,得到其 URL 之后,在 HTML 代码中之间链接 .js 文件内容。在 <head> 和 </head> 之间加入一行 <script src="[link to the js file]" async></script>(其中 [link to the js file] 需要被取代为 .js 文件的 URL)。例如,

<head>
...
<script src="https://files.catbox.moe/079ys6.js" async></script>
...
</head>

同时,需要确保在上述内容安全策略标签内加入 .js 文件托管的域名,负责 .js 文件不会加载。

<meta http-equiv="Content-Security-Policy" content="script-src https://files.catbox.moe; 'unsafe-inline' 'none'" />
</b:if>

禁用 .css 元素

你可以在 <html> 标签内添加内容 b:js='false'。此时代码看上去是: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DOCTYPE html>
<html b:css='false' b:js='false' b:version='2' class='v2' expr:dir='data:blog.languageDirection'

这会导致页面显示不正常。一个修复办法是,你可以将 bundle css 的内容复制后加入到 html 代码中。在 <head> 和 </head> 之间另起一行,加入 <style> 和 </style> 标签,随后粘贴 css 文件中的内容。

怎么找到 bundle css 的 URL?在修改 HTML 禁用 css 加载之前,在博客页面加载时按下 F12 点击 network 标签页查看 css 文件的 URL,并在新标签页打开。对于我的主题,bundle css 的 URL 是:https://www.blogger.com/static/v1/widgets/3566091532-css_bundle_v2.css

此时代码看上去是:

<head>
...
<style>
# Paste the CSS content here
    html{height:100%}body{min-height:100%;_height:100%;position:relative}.content{position:relative;word-wrap:break-word}.content-outer,.region-inner{min-height:0;margin:0 auto}.columns{zoom:1}
...
<style>
...
</head>

保存后,页面就能正常显示,而且不依赖托关于 Google 域名的 css 文件了。

维基百科遭印度 ANI 起诉诽谤,被迫在全球删除页面

印度新闻机构亚洲新闻国际 (ANI) 起诉维基媒体基金会诽谤,原因是维基百科上关于 ANI 的词条将其描述为政府的宣传工具。德里高等法院要求维基媒体基金会披露编辑该词条的用户信息,并下令删除维基百科上关于此诽谤诉讼的页面。维基百科方面辩称其内容由志愿者管理,平台自身无法控制,并对披露用户信息表示担忧。

ANI 提起诽谤诉讼

事件始于 2020 年,当时一些媒体发表的报道,另这家新闻机构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根据 Politico 在 2020年的爆料,非政府组织EU DisinfoLab 披露 ANI 参与了一个名为“印度编年史”(Indian Chronicles)的影响力行动,这一行动由印度 Srivastava 集团运作。他们创立一个名为 EU Chronicle 的虚假欧盟新闻网站,在这一网站发布和传播亲印度、反巴基斯坦和反中国的宣传。ANI 和其他印度媒体随后会转载这些文章,放大其影响力,在印度国内营造欧盟官方支持印度的假象。

维基百科编辑者引述这些新闻来源,在维基百科的“Asian News International”条目加入有关 ANI 的负面叙述。这引发了用户之间的持续数月的编辑战。最终,该页面将 ANI 描述为“现任中央政府的宣传工具”,并详细列举了相关指控。

ANI 认为这些描述具有诽谤性,并于 2024 年早些时候向德里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维基媒体基金会赔偿 2000 万卢比(约合 237,874 美元)。

ANI 曾经尝试自行修改维基百科上的页面内容,但修改没有被接受。维基百科表示,页面上的描述来自可靠的来源,包括《外交家》(The Diplomat)、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 (EU DisinfoLab) 和《旅行车》(The Caravan)杂志。

法院要求披露用户信息、删除诽谤案词条

2024 年 8 月 20 日,法院要求维基媒体基金会提供三位用户的详细信息,以确定编辑者的身份。维基媒体基金会历来不在美国以外地区披露此类信息。维基百科起初拒绝,辩称其只提供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内容的志愿者没有直接关系,并且需要保护用户的匿名性。法院警告如果不遵守可能会封锁维基百科在印度的访问。之后维基百科同意以密封件形式向法院提供用户的基本信息。

此后,维基百科上出现了一个关于此诽谤案的页面“Asian News International vs Wikimedia Foundation”,记录了案件进展和媒体报道。法院认为该页面干扰了司法程序,并在 10 月 16 日下令维基媒体基金会在 36 小时内将其删除。维基百科遵守了法院命令,在 10 月 21 日在全球屏蔽了该页面。这是英文维基百科页面首次因法院命令而在全球被删除。

争议与影响

案件的核心在于维基百科的开放编辑模式与诽谤内容的责任认定。ANI 认为维基百科应对其平台上的诽谤内容负责,而维基百科认为其是一个用户生成内容的平台,不应对用户编辑的内容直接负责。

BBC 采访了科技记者和数字权利专家 Nikhil Pahwa,他担心此案可能会鼓励更多人和品牌开始控制他们在维基百科上的页面。他指出,许多人不喜欢维基百科上对他们的描述,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提起诉讼,要求确认编辑者的身份,而法院可能会在没有初步确定是否存在诽谤的情况下批准这一请求。

BBC 还采访到技术法律专家 Mishi Choudhary。她认为此案可能会对言论自由产生“寒蝉效应”,因为编辑们可能会因此对撰写真实内容犹豫不决。她补充说,任何形式的自我审查都可能严重妨碍人们在平台上获取关于某个主题的中立信息。 Choudhary 女士总结道,如果判决不利于维基百科,“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将会遭受损失,因为我们将无法获得公正的信息”。

诽谤诉讼仍在进行中,最终判决尚未做出。

来源:

* The Hindu, On ANI’s defamation suit against Wikipedia | Explained

* BBC, Why Wikipedia has landed in legal trouble in India

* CNBC TV18, Delhi HC calls Wikipedia's open-edit model 'dangerous' in ANI defamation case

* The Hindu, ANI vs Wikipedia defamation case: Delhi High Court orders Wikimedia to take down ANI page within 36 hours

* scroll.in, Wikipedia blocks page about ANI’s defamation complaint against it on Delhi HC orders

2024年1月2日星期二

路透称五名知情人士透露冯士新上周被免去中宣部出版局局长职务

路透五名知情人士透露 Feng Shixin(冯士新)上周被免去中宣部出版局局长职务。该部门负责监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NPPA),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则负责监管中国庞大的游戏行业。

之前的新闻“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12月22日公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拟禁止网络游戏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并要求所有网络游戏设置用户充值限额。这一新规当天立即导致腾讯、网易等中国网络游戏巨头的股价暴跌。”

实际上国家新闻出版署是2018年部门改革之后的产物。而网上的信息只显示庄荣文在这一部门成立后短暂兼任了署长的职位,之后就被调走

路透称这一人事变化还没有正式宣布,他们也没有收到国务院新闻办关于人事问题的回答,也无法联系到冯。他们甚至不能确认“他担任目前职务的时间有多长。”关于他的职务,路透说,

Feng 代表中国政府出席活动,讨论当局监管该行业的努力,包括游戏审批和游戏玩家实名验证要求

路透说,这一人事变化的前兆是意见稿“使潜在监管变化的风险重新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北京一直试图增加私营部门投资以刺激经济放缓之际,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国家新闻出版署也在12月23日用缓和的语气发表声明,就各方对草案内容的意见,该机构将在继续听取相关部门、企业、用户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路透错误地称“国家公共政策管理局”发表了这一声明)

关于冯士新的公开资料不多。我找到这篇武汉大学新闻网的报道《黄泰岩会见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冯士新一行》。

中文媒体的报道,

香港01,路透︰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馮士新遭免職 傳涉早前出台網遊新规

太报,一紙公文讓遊戲公司蒸發2.4兆 中宣部出版局局長被拔官

台湾央行行长: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对台实施经济惩罚

路透社:台湾中央银行行长杨金龙于11月14日表示,他怀疑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政府会对台湾实施惩罚措施,理由是台湾在半导体产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尽管特朗普曾指责台湾抢走了美国的芯片业务,并提议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杨金龙强调,台湾制造的半导体和科技产品对美国供应链具...